王胜利: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学风 改进经济理论研究方法
  • 2019年10月31日
  • 必赢766net手机版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学风问题始终是关系党的事业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学风问题。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风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学风问题对于全党是如此,对于广大理论研究工作者更是重要,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解决好学风问题。”因此,在被称为“社会科学皇冠上的明珠” 的经济学理论研究中,首先要解决学风问题。

一、新时代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学风改进经济理论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在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经济理论研究中,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和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不断总结新中国经济建设经验,探索并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推动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复杂、挑战更尖锐、任务更繁重,各种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经济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也不断创新。如果我们不善于学习新理论和改进研究方法,就难以提升理论研究能力,就会陷入“新方法不会用,老方法不管用”的状态,也就难以深入研究出现的各种经济新问题,因此,我们只有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指导下,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和实践、实践、再实践,才能不断提升经济理论研究能力,深入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规律,才能不断进行经济学理论探索,并自觉用理论指导经济实践,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 通过加强学习和三个“摆进去”改进经济理论研究方法

如何在新时代经济理论研究中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学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常学常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也提出具体的要求,即“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引导党员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增强过硬本领,做好本职工作,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这为我们改进经济理论研究方法指明了方向。

第一,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对于新时代经济理论研究而言,就是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真正做到学懂弄通,掌握精神实质。

第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经济理论研究中要“把自己摆进去”。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必须努力改造主观世界,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要按照唯物辩证法,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是凭主观意愿和经验主义办事;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中心为中心的唯物史观,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道德水平,追求崇高理想。作为经济理论研究工作者,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特别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当前,尤其是要反对和抵制唯西方学术马首是瞻的错误倾向,破除对西方“新自由主义”的盲目推崇。

第三,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经济理论研究中“把职责摆进去”。就是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这个初心和使命是由全国各族人民的工作职责来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都要将自己的职责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联系在一起。因此,在理论学术研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坚守服务社会的责任。具体地说,经济理论研究要着眼国家或陕西省经济发展要求,以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在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军民融合等方面开展专题研究,积极为推动陕西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原创性成果。

第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经济理论研究中“把工作摆进去”。就是要增强过硬本领,做好本职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本领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第一位本领,同时要善于把学到的本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努力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这就要求我们经济理论研究工作中,要加强理论学习,增强科研能力,特别是我们要学习科技创新引起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科研创新的能力,提升研究的前瞻性,以专业的视角提出新理论和新政策,为陕西省乃至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关新闻
  • 【西安日报】王胜利: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王胜利 数字经济是近年来我国重点推进的领域之一,发展成效显著。据《2022中国数字经济主题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达到了45.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2%,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39.8%。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进一步凸显了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有助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新发展格局下,需进一步激发内需活力,培育强大的国内市场,为世界各国提供发展机遇。因此,扩大消费需求、激发投资活力就变得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要找到一些关键环节和领域。当前,数字经济就是其中之一。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各类资源快捷流动,加速各类市场主体融合,促进跨界发展,延伸产业链条,畅通国内外经济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有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数据要素已经渗透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环节,成为提升经济发展整体效能的关键要素。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加快对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等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放大数字经济的叠加、倍增效应,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有助于加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有助于通过改善人口结构和提升人口素质来加速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有助于通过对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提升劳动生产力和个性化生产,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物质和文化需要,加速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有助于通过信息和资源自由流动,促进城乡、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加速推进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有助于通过环境治理和打造绿色经济,加速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的交流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和平发展的现代化。 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第一,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要高度重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加快5G网络与千兆光网协同建设,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推动卫星互联网建设;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促进东西部算力高效互补和协同联动,引导通用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对5G网络和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等基础设施要适当超前部署,为未来深度应用奠定基础;整体提升应用基础设施水平,加强对交通、医疗和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第二,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通信设备、智能硬件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并促进集群化发展;加快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催生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业态新模式,引领并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加快推进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加速推动产业链核心企业率先实现数字化转型并发挥引领作用,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第三,加快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要健全数字化治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加强和规范数字领域基础性综合性立法,完善数据确权、流通、交易、分配以及安全等方面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完善数字化治理的主管部门、监管机构职责,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发挥国家数据局在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以及数字经济规划和建设等方面的统筹推进作用;加快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改进监管技术和手段,建立精准监管和公正监管相结合的常态化监管,努力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作者系必赢766net手机版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2023-03-20
  • 渭南市税务局副局长王胜武一行到经济法学院调研

    4月29日上午,国家税务总局渭南市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胜武,富平县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崔新平,市局法制科科长李明一行4人来我校经济法学院调研。经济法学院领导班子和部分教师代表参加座谈会。会议由经济法学院副书记李慧军主持。 座谈会上,王胜武介绍了渭南市税务局的相关情况。他表示,双方应充分挖掘在财税法治建设领域的自身优势和潜力,创新合作形式,积极建设枫桥经验式税收法治平台,为全省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王胜武希望经济法学院能在重大疑难案件、税务领域合规建设、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构建等领域给予支持,并依托学院优质资源对渭南市税务局进行培训。崔新平希望能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在税务领域的八五普法宣传,开展法治协同中心建设和重大疑难案件的沟通机制。 倪楠代表学院感谢了渭南市税务局对必赢766net手机版经济法学院的信任。他重点介绍了学院的历史发展、科研平台建设和师资力量,尤其是近年来在财税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并表示将积极和渭南市税务局共同筹建枫桥经验式财税法治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税务纠纷处理专家团队,帮助税务局解决重大疑难案件,努力形成典型案件定期发布机制。双方还就培训和共建教学实践基地达成了初步意向。 座谈会后,王胜武一行参观了我校校史馆和廉洁文化教育中心。 (供稿:经济法学院)

    2022-05-01
  • 【光明日报】王胜利 赵云君:国有经济推进新中国工业化的成就和经验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提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工业大国。在这一过程中,国有经济发挥了重要支柱作用,作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科学总结国有经济推进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成就和经验,对于我国在新时代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全面实现工业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成就的取得,缘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在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结合自身国情条件不断进行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道路创新。这一系列创新不仅是新中国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要经验,也为世界民族独立国家实现工业化贡献了中国方案。国有经济推进我国工业化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工业化历程中,国有经济始终占有主导地位,是推动中国工业化的助推器,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柱作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国有工业经济资产和产值不断增加,是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有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由1949年的148.8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193.4亿元,2012年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为31.2万亿元,到了2017年,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为42.5万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的37.9%。同时,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也持续增加,1949年为37亿元,1978年为3289亿元,占当年工业总产值的77.6%,2011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为221036.2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26.2%。正是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国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工业经济增加值由1952年的119.6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05106.2亿元。国有企业是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领头羊。新中国成立后,国有企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加大自身研发力度,成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最重要引擎,推动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进程。改革开放开启后,国有企业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不断加强自主创新,使我国科技自主创新水平实现了由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大大加快了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进入新时代,国有企业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积极探寻科技创新突破口,抢占未来科技发展先机,大力增强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等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推动我国自主创新的主力军。在“十二五”期间,中央企业共有450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约占全国获奖总数的三分之一;11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占总数的85%;49项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占总数的45%。回首70年来新中国自主创新历程,可以看到包括两弹一星、北斗导航、中国高铁等大国重器在内的重要科技创新成就,无不彰显着国企在科技自主创新中的排头兵和主力军作用。国有经济是我国建立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的支柱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国有经济不断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推动技术创新,改善工业结构和布局,使我国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有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化和战略性调整的深入推进,国有经济进一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能源、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并占有主导地位。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为了顺应工业化发展潮流并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国有经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工业生产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成为引领、带动和推动我国建立包含联合国工业大类目录所有工业门类的现代工业体系的重要支柱。总之,70年来,国有经济是推进中国工业化的支柱力量,使我国建立了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大幅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了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我国推进工业化进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70年来国有经济推进我国工业化的重要经验70年来,国有经济推进中国工业化发展取得伟大的成就,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进程中,不断进行国有经济推进工业化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道路创新。坚持国有经济推进工业化的理论创新。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国情变化,不断创新国有经济推进工业化理论,为我国工业化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适应世界发展趋势和中国国情,将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实践要求相结合,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国有经济,通过计划经济推进国家工业化,从而“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适应世界技术发展潮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将工业化与市场化相结合,通过国有经济市场化改革推进工业化进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适应科技信息化趋势和国内形势深刻变化,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国有经济市场化改革,提出通过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改革,推动我国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适应科技进步新趋势和国内形势新变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坚持国有经济市场化改革,提出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完善各类资产管理体制等改革,以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趋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继续深化国有经济市场化改革,提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推动“四化”同步,走新时代的“新型工业化”道路。70年来,我国正是以不断创新的国有经济推动工业化理论,而不是教条地按照僵化的理论或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理论来指导工业化发展,使我国完成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大国的转变,走完了发达国家需要走几百年的工业化进程,这也是我们对国有经济推进工业化的创新理论充满自信的现实依据。坚持国有经济推动中国工业化的制度创新。工业化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经济制度创新。国有经济推动工业化的制度创新,其根本是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制度创新。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国有经济适应工业化发展要求不断改革和创新,为推进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可靠的制度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通过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等三个途径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为集中资源和技术推进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提供了制度保障。对此,毛泽东同志指出:“国有制扩大——国营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经过公私合营,统一于社会主义),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推进国有经济市场化改革,逐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这为从微观层次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宏观层次保证国有资产科学管理,有效发挥国有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支柱作用提供了新的制度保障。进入新时代,我国全面深化国有经济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为推进新时代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进行制度创新。70年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建立及其市场化改革中的制度创新,适应了我国工业化各个发展阶段的要求,对于国有经济通过促进资源有效配置、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工业化发展,提供了与时俱进的制度保障。坚持国有经济推动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创新。世界各国实现工业化必须选择合适的道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走出了一条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和苏联完全不同的、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国有经济在这一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有经济推动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创新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推动不同发展阶段工业化的实现路径是不同的,是发展变化的。新中国成立后,国有经济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全面主导工业发展,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新中国奠定了较好的工业化基础,使我国进入了工业化初期,由农业国变为初步工业化国家。改革开放开启后,随着我国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转变,产业结构逐步升级,并且越来越复杂化,这对于产业组织和企业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国有经济进行市场化改革,特别是通过战略性调整,逐步集中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极大地推动了国家的工业化发展,推动我国成为工业大国。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国有经济通过不断做强做优做大,重点发展前瞻性、战略性产业,进一步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建设现代工业体系,新型工业化取得了新进展,我国正在由工业大国成为工业强国。70年的实践证明,国有经济推动工业化的道路创新是适合中国工业化发展、充分发挥国有经济推动工业化支柱作用的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我国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正是我们对国有经济推动工业化的理论、制度和道路的不断创新,使我国工业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不仅是新中国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要经验,也为世界民族独立国家实现工业化贡献了中国方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全面实现工业化根据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2030年前后全面实现工业化。为此,在我国迈向全面实现工业化的伟大征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需要进一步创新国有经济推进实现工业化的理论,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面实现工业化提供理论指引、制度保障和路径支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新国有经济推进实现工业化的理论。在走向全面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我国要按照“全面实现工业化”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强化国有经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意识、问题意识,用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发展的眼光来把握国有经济在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新型工业化、从而全面实现工业化进程中的支柱作用,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着力解决全面实现工业化发展中面对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创新国有经济推进全面实现工业化的作用和路径理论,开拓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新境界。继续深化国有经济市场化改革,为全面实现工业化进行制度创新。在我国全面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继续深化国有经济市场化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强化监管职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深化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推动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性、前瞻性产业集中。积极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构建有效率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快建设具有高综合绩效和全球竞争力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总之,在新时代继续全面深化国有经济市场化改革,为进一步推进新时代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进而全面实现工业化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和不懈的内在动力。国有经济引导和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全面实现工业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如期实现。”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立和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全面实现工业化、迈向工业化强国的根本道路。因此,在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全面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国有经济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智能制造、智能服务作为主要方向,抢占新一代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推动产业链延长和价值链提升,引导和推动我国建设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建设现代化工业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作者:王胜利 赵云君,均系必赢766net手机版经济学院教授)

    2019-09-03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