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查研究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问题导向”是一切科研活动的出发点,为了解决问题进行调研而非为了调研而调研。调研的目的是发现问题,了解问题,准确把握问题。在调研过程中重视解决问题也是调研工作的应有之义。调研具有双向作用,调研是为了解决问题,但能够现场解决的,尽量予以解决。例如:
1. “新枫桥经验”的说法是否成立的疑问。创新“枫桥经验”是各地实践的目标,有些地方提出要形成“新枫桥经验”。对于这样的提法,就需要及时予以回应。“新”和“旧”相对,只能强调不同时期的不同,不能用“新”“旧”予以区别。
2. 扫黑除恶案件的数量问题。属于敏感问题,慎重讨论。数量多是“枫桥经验”还是数量少是“枫桥经验”,坚持实事求是。法治注重日常、平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正确认识运动式执法。建议进行网络犯罪的治理,网络集资、诈骗等犯罪的侦破,这类犯罪没有行为地,看到信息即受害。
3. 源头治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倾倒工业固体废料行为的治理?不能停留在要求行为人清理垃圾并处以罚款层面。查明固废的来源。对于出厂、目标地场所进行严格规范,环境保护的特殊性,建立垃圾出厂和取向的登记制度才符合源头治理要求。
二、高校教师从事调研活动不同于其他研究者的特殊要求
不同于其他研究人员,高校教师承担教育学生的任务,科研与教学的结合非常重要。教学结合科研,科研反哺教学。教学和科研的关系要贯穿到调研活动之中。
1. 调研是培养学生的方式,高质量的调研有助于更好完成教学任务。手把手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从论文题目的拟定,到大纲的起草,初稿写作,修改定稿,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训练。“做中学,学中做”。调研中教师必须起到示范作用,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培养学生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精神,体悟为人处世的重要性。
2. 为科研工作培养后继人才,为学科培养梯队是调研工作的重要任务。学生对科研的兴趣、热忱,需要耳濡目染,引导学生逐渐认知。克服不正确的认识,认为花时间修改学生论文,还不如自己动手写论文,只看到眼前,看不到长远。为学生讲解,和学生讨论,帮学生修改是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但后继有人是调研工作具有持续性的条件。
3. 调研还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创制良好条件。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课题调研结合非常必要。狠抓集中实习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实习是育人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调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小组的方式完成任务,也有助于学生相互监督,保证效果。
三、实证研究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实地调研需要时间、精力、经费等的支持,较之于文献方法,需要具备严格的条件。调研方法的掌握,也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能见效。调查研究方法要取得效果,必须长期坚持,久久为功。
1. 长期持久的观察和研究才能得到真实数据和案例。科学研究的特殊性要求数据准确、扎实、可靠。只有深入实际,才能保证数据和案例的质量。
2. 调研人员不是旁观者,而是社会的参与者、建设者和推动着。研究人员要置身于特定环境和条件,认真体验、感悟、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要有责任、使命和担当。置身事内才能感同身受,作出正确的判断。
3. 尊重事实,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甘当小学生。要做先生,先做学生。避免先入为主,杜绝主观臆断。正确开展善意批评,坚持对不同意见平等讨论。追求事实,坚持是非,维护真理。
总之,调查研究是学术研究的源头活水。十余年的“枫桥经验”研究,参与的教师和学生收获颇丰,体验良多。长期坚持这一领域的研究,持之以恒是调研本身性质所决定的,应当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