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宪法精神 做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 2023年12月04日
  • 党委宣传部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第六个“宪法宣传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征程上,要坚定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推动宪法完善和发展,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保障。”在大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奋力建设法治中国的今天,西法大人更深知重任在肩。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宪法的重要原则。平等是宪法的核心价值之一,也是其他价值的基础,没有平等就无从产生权利和自由,公平正义就是无源之水。”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院长姬亚平谈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严格公正司法,只有法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遵循法治才能成为一种自觉,对法治的信仰才能凝聚为民众的精神动力,全面依法治国的美好愿景才能实现。”

“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指出要在全社会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学院党委书记张学龙认为,在教育教学中弘扬宪法精神,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突出实践教学,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刻领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深刻内涵,自觉坚定法治信仰,做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每一位法学教师应尽的职责和光荣的使命。”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周敏副教授带领十余名研究生赴中小学开展多场法治文化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周敏认为,教师要当好法治文化宣传的“浓缩器”“过滤器”“推动器”,紧扣青少年这一法治宣传教育重点群体,充分利用法学高校这一重点阵地,促进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服务社会一体推进,将法治文化、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厚植于学生心中,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举办“探案说法”法律案例研习大赛,促进法学与公安类专业相融合,理论知识与现实案例相融合。学院团委书记方宁认为,高校是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要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将法治文化有效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品牌活动建设、社会实践项目,不断增强法治教育的感染力、影响力。

“通过观看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宪法卫士’专栏的互动视频、直播课,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宪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学生陈若妤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我将牢牢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尊严,让宪法信仰根植心田。”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梁子祎说:“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新时代的青年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排头兵’”。

今年的“宪法宣传周”期间,学校将举办“宪法晨读”、《宪法伴我们成长》歌曲传唱、“学宪法 讲宪法”网络学习、普法宣传等系列活动,积极营造“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良好氛围,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更高水平法治陕西贡献力量。

(供稿:党委宣传部  撰稿:张佼  审核:燕福民)

相关新闻
  • 我校举行第十届国家宪法日“宪法宣誓”仪式暨“宪法晨读”活动

    12月4日,在第十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时,我校在长安校区图书馆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宪法宣誓”仪式暨“宪法晨读”活动。副校长孙昊亮,党政办、宣传部、学工部、研工部、教师工作部、校团委、教务处负责人,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及学生代表近100人参加本次活动。教务处处长李大勇主持活动。 观看宪法日宣传片后,在新闻传播学院2022级学生李湘的带领下,全场师生右手举拳,郑重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义务。要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要求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全体参会人员同步参与全国青少年普法网络直播,进行线上宪法晨读。 (供稿:教务处  撰稿:董帅  摄影:胡月琪  审核:何玉军)

    2023-12-04
  • 校党委书记孙国华参加陕西省“宪法宣传周”启动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座谈会

    2022-12-05
  • 【校庆系列学术讲座】赵小静博士做题为《追寻共同富裕:农村集体产权的宪法规范分析》讲座

    12月3日晚7:30,由人权研究中心主办的“公法与人权”第33期、青年论坛(一)在线上顺利举行。人权研究中心赵小静博士做题为《追寻共同富裕:农村集体产权的宪法规范分析》的讲座,杨博文博士主持,徐爽副教授、周斯佳博士、鲁甜博士、雷苗苗博士与谈。 赵小静从农村集体产权的宪法规范条款切入,以共同富裕作为线索,回顾了我国宪法文本中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历史变迁以及制度演进中内嵌的共同富裕价值,并在农村集体经济改革背景之下思考与展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未来图景。宪法文本中农村集体产权规范的发展脉络历经三个阶段,不同阶段与时期中的农村集体产权规范条款始终包含着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现行宪法中农村集体产权的规范结构包括集体产权的性质、集体产权的主体与客体、集体产权的运行以及集体产权的分配形式四方面内容。农村集体产权的制度演进中蕴含社会主义属性与共同富裕价值,农村所有制改革进程中始终贯穿着共同富裕的理念,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导向。赵小静认为,宪法和法律规范在农村集体产权的制度设计中发挥着指南针的功能,各地改革呈现的形态各有不同,但其方向无疑是确定的,其原则与最终的目标都体现了共同富裕作为指引性规范的重要价值。 与谈环节,徐爽认为,农村集体产权的制度变迁与发展始终立足于社会主义的体制与框架下,以共同富裕为价值追求,是中国式农村现代化的深刻体现;周斯佳认为,共同富裕不仅是分配财富的共同富裕,更是认知结构与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教育资源方面的共同富裕值得关注;鲁甜结合自身研究领域从共同富裕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关系、宪法规范与具体部门法之间的联系两方面给予建议;雷苗苗认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不仅限于农民财富的增长,农民权利保障问题也值得思考。 讲座最后,杨博文代表人权研究中心欢迎各位青年教师将研究成果在青年论坛上报告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供稿:人权研究中心)

    2022-12-05
Baidu
sogou